《731》首映,观众亮起电子蜡烛缅怀先辈
“首映前两场的上座率都在60%以上,在工作日的上午场取得这个数据还是非常不错的。”据苏宁影城店长王子健介绍,为更好地满足广大市民的观影需求,当天影片《731》的排片率将在80%以上,营业时间也延长至次日凌晨2时,此外还开设了“微光映史 向光而行”的特殊场次,追
“首映前两场的上座率都在60%以上,在工作日的上午场取得这个数据还是非常不错的。”据苏宁影城店长王子健介绍,为更好地满足广大市民的观影需求,当天影片《731》的排片率将在80%以上,营业时间也延长至次日凌晨2时,此外还开设了“微光映史 向光而行”的特殊场次,追
赵林山在映后交流时声音发抖,他身后屏幕上,电影刚放完的画面里,日军还在哈尔滨平房区拿活人做实验。
电影《731》主要讲述了抗战胜利前夕,侵华日军为了扭转战局,在黑龙江哈尔滨平房区开展细菌战研究,屠戮百姓进行人体实验的故事。侵略者曾企图掩盖真相,但中国人民揭露历史的决心永不磨灭。
昨天早上九点多,《731》电影的票房就到了一亿三千三百万,这数字让人有点反应不过来,我刷朋友圈时发现不少人都在说这部电影,尤其是哈尔滨首映现场,导演站那儿哭得说不出话,这事真挺让人揪心的。
今天,电影院的灯光亮起,《731》在全球上映。网络数据显示,截至18日19时53分,单日票房突破3亿,刷新中国影史纪录,也同时登顶单片单日总场次榜和首映日总场次榜。这不仅是商业上的胜利,更是一场历史与记忆的唤醒。
9月18日,《731》电影第一天上映就赚了3个亿,打破十项票房纪录。观众看完反应很强烈,很多人都哭出声了。最后屏幕上打出3513个名字时,全场没人说话,李乃文那句“他们有名字,他们永远在我们心里”让很多人眼泪直掉。
9月18日,早上9点18分。电影院屏幕一亮,电影刚开始,就已经有人忍不住抽泣。影厅里哭声一片,有人捂着嘴跑出去,有人瘫在座位上发抖。很多人的眼泪根本止不住。
2025年9月18日,在九一八事变94周年这个特殊日子,电影《731》正式上映。这部历经十余年筹备的影片,以1933 - 1945年侵华日军731部队在哈尔滨平房区进行细菌战研究为背景,通过小人物命运,揭露其惨无人道的反人类罪行,如细菌实验、活体解剖等暴行 。
时逢九一八事变爆发94周年,电影《731》隆重上映。据北京晚报报道,没有人能平静地看完这部电影。9月17日,影片在哈尔滨举行全球首映式,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即不时掩面、不停抹泪。
在这个特殊的年份,一部承载着沉重历史记忆的电影——《731》,终于登上了大银幕。这部由赵林山导演历经十一年精心打磨的作品,一经上映便引发了巨大的轰动。上映仅五小时,票房就突破了两亿,可见其受关注程度之高。
2025年9月18日,电影《731》在“九·一八”事变94周年之际全国公映。当观众在猫眼电影平台发现著名演员陈佩斯悄然包下30场标准场次时,这场无声的行动迅速引发舆论震动——没有微博宣传,没有媒体采访,甚至未留下一句解释,71岁的陈佩斯用总价近7万元的包场费,
朋友们,今天刷抖音,你是不是也看到那个让人心里咯噔一下的海报了?对,就是电影《731》那个新海报。就那么一眼,我手里的手机瞬间感觉有千斤重,心里堵得慌。
然而上映不到 24 小时,历史的寒意尚未散尽,影院的黑暗里却亮起了刺眼的闪光灯。
原创 陈谷子、李航 光明网 北京没有一个人能平静地走出影院。当《731》的片尾字幕缓缓升起,警报响彻、灯光亮起,观众席上此起彼伏的抽泣声,正是民族记忆苏醒的共鸣,民族情感与时代需求的同频共振。有人说,这是今年最“不敢看”又“必须看”的电影。为什么要定档在9月1
荣和烧坊的红色基因成为电影《731》联合推广合作伙伴。品百年荣和忆峥嵘岁月、观电影《731》铭百年国耻,买荣和烧坊酒送CCRWA,让每1瓶荣和烧坊的消费都产生增值
9月18日下午,电影《731》在票房突破2亿元之际,制片方通过社交媒体发布紧急维权声明。
9月18日,《731》正式上映,讲的是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在哈尔滨平房区抓平民做活体实验的事。导演赵林山既是编剧,拍的时候查了不少史料,想尽量还原历史。首日上午场,工作日的情况下,票房占比超97%,上座率12%,比预测的好。但随着观众变多,口碑开始两极化——有
票房五小时破两亿,创纪录,但比数字更扎心的是:哈尔滨平房区那些冻掉的手指、毒气室里的惨叫,被高清还原,逼得人喘不过气。
电影《731》在全国上映,才半天时间票房就破了2亿!这部电影讲的是当年日本731部队在哈尔滨用活人做实验的那些事。
故事聚焦在黑龙江哈尔滨平房区,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在这里以“给水防疫”为幌子,实则秘密开展着惨无人道的细菌战研究,他们大肆抓捕苏联人、蒙古人和当地平民,将这些无辜百姓投入“特设监狱”,进行各种令人发指的活体实验.